你聽過居家的環境會影響居住者的心情嗎?
雜亂的空間,視覺上容易讓人心浮氣躁、專注力下降。
但現實是,我們常因為太忙、太累,
任由物品一點一滴堆積,最後形成難以清理的亂象。
其實,掌握正確的方法,打理居家就不再是困難的任務!
以下就分享 5 個實用步驟,幫助你輕鬆告別雜亂,打造更舒適的家✨

文章目錄
整理居家從何開始?
1️⃣ 制定整理計畫:分區進行,循序漸進
第一步是擬定計畫並化繁為簡。
與其想要一次打理整個家,不如從一個房間或一個抽屜開始,逐步推進。
把整理這個大任務拆解為一個個小目標,不僅減少壓力,
也更容易獲得整理後的成就感,讓自己有信心繼續進行下去。

2️⃣ 取出所有物品,逐一篩選
決定好起始空間後,先拍攝一張整理前的照片吧
(這可是空間前後對比的重要關鍵!)
首先將該區域所有的物品都取出,逐一確認用途、頻率、必要性。
雖然一開始可能更亂,但這是「打破 → 重建」的重要過程,
只有將物品全數攤開,才更有助於篩選及決定物品的去留。
面對難以取捨的物品時,問問自己:
- 近期是否有使用過?
- 是否為生活必需品?
- 保留下來會帶來什麼價值
💡相信自己的直覺,相信未來的自己可以解決可能的問題。
3️⃣ 分類歸位,明確去留
接著就進入最關鍵的一步:分類與取捨
建議可依循以下的分類進行:
- 保留區:經過篩選確定要留下來的物品,準備擺放至最佳位置。
- 丟、賣、捐、送區:決定要斷捨離的物品
- 留校察看區:還沒決定好要留下或斷捨離的物品,給自己一段時間來決定。
💡設置「留校察看區」時,可標註日期,若過一段時間仍未使用的物品就可以考慮斷捨離。

4️⃣ 根據生活習慣決定擺放位置
經過一番斷捨離,就到了最後的「上架」!
這個步驟中最關鍵的是「根據生活習慣」。
很多人整理後沒多久又打回原形關鍵在於─「收納不合習慣」,
唯有符合習慣拿取時才會更順手、更便捷。
物品的擺放也應根據「使用頻率」和「功能」來區分。
- 常用物品:辦公文具可根據工作流程排列於書桌,隨時取用。
- 備用物品:少使用的文具備品,則可存放於抽屜,保持桌面整潔。
這樣的擺放方式,能使日常生活更加流暢,也能避免環境再次混亂。
5️⃣ 維持物歸原位的好習慣
整理完成只是開始,持續的整潔需要養成 物歸原位 的習慣。
每次使用物品後,都要記得將它放回它的家。
建立這樣的習慣,就能讓家中始終保持井然有序,真正成為舒適的避風港!

整理雖然是個大工程,但只要願意踏出第一步,
就能慢慢為自己創造一個更有整潔與舒適的家。
如果你還是感到茫然,
歡迎加入官方Line預約 Re Life 整理師(🔗:https://lin.ee/H9vD2kt)
或者到Re Life 官網的作品集 找更多整理靈感💖